长江中下游5省投入649万人抗旱 应急打井9604眼
一般人若遭到詐騙,為了面子通常會低調處理,但此案受害人之一Asa Chen卻選擇在臉書上描述慘痛經歷,希望不要有人再因此上當。
威廉斯提醒了我們:西方思想家對於史前的人類生活幾乎毫無著墨,也因此斐勒看見壁畫時完全沒想過會是重要遺跡,居然肆無忌憚就出手破壞。洞穴裡的陰影會誘發危機感,環境內的光影變換可以模擬真實狩獵的氛圍。
可惜他的發表卻成了災難,世人喜見克服疾病的科學發現,卻不樂見舊有信念遭到撼動。至於大量使用動物做研究的國家則包括英國、澳洲、美國、加拿大、中國、日本以及許多西歐國家,確切使用數量不得而知,但每年應當也超過一億。古人在岩石光影中看見類似動物的形體,將源於恐懼的朦朧想像刻畫下來。嚴重身心障礙者在法律上也具備人格性,需要考慮他們的最佳利益。洞穴本身沒有特別大,必須穿過岩石間的縫隙才能進去,裡面則是長滿鐘乳石的岩窟,緩緩滴落的水珠令人懷疑時間是否逆行。
然而提出這些主張的時候,我們很少坦承:一切只是從人類的需求出發。離開入口處的光線,左轉鑽入狹窄隧道,第一個房間是長形,洞頂中間一條裂痕增添了美感。2016年,加州推動AB-1726法案,當中一項提議為在亞裔大類下細分出各國族裔(如中國人、印度人、日本人、馬來西亞人等),要求高校和醫療需要蒐集亞裔細分的信息。
第三類是90年代後期後,主要通過留學和投資移民等途徑,從中國抵美的第一代移民。他們傳統上是民主黨的支持者,幾個華人政治組織包括聲稱沒有特定立場的80/20,實際上都支持民主黨。此案從2014年開始,起訴團體為受影響的亞裔學生,他們認為哈佛錄取中採取種族配額制度,歧視白人和亞裔學生。另一個是亞裔細分的法案。
川普上台後,共和黨主政的司法部以「法庭之友」的形式,公開論述,支持學生公平錄取組織。美國華人大致上分為四類。
在美國,幾乎一切政府表格中都有「族裔」選項。最後,該法案去除了高校蒐集細分信息的要求。這幾年在華人圈子最重要的三個社會事件都與教育問題有關。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川普(Donald Trump)的支持者。
相反,最大的族裔拉丁裔佔人口39%,但只占新生20%左右。1996年,加州通過Prop209法案,禁止政府在公共教育錄取、公共就業和公共合同等方面,以種族、膚色、性別等因素區別對待,相當於在以上領域廢除了平權法案。對司法部的立場,華人拍手稱快。還有一個是「學生公平錄取組織」訴哈佛案。
美國華人整體上其實更支持民主黨,但在海外中文世界正是後兩類才是中流砥柱,因此,從網絡世界透視出來,「川粉」反而大佔上風。2019年,原訴庭裁決哈佛勝訴。
2020年再有ACA5法案投票,同樣要廢除Prop209法案。但在西方自由派的理解下,「平等」不能只靠「機會平等」,因為很多人起點太不一樣,如果完全「機會平等」,就只能讓弱勢群體沒有機會。
2016年8月,華人在州府沙加緬度(Sacramento)集會反對,要求州長動用否決權。華人繼續普遍反對,結果在去年11月3日的公投中,ACA5也被否決。第四類還有各種流派的(真正的)反共人士:如民運、法輪功、流亡在外的異見人士、港獨、郭文貴及其側翼等,他們幾乎全是川普的支持者。他們有的通過讀書和工作獲得在美國的合法身份,學歷較高,大多是中產或者中高產人士(簡稱高學歷新移民)。這個法案為亞裔在加州大學系統中的高比例奠定基礎。華人在美國以讀書勤奮著稱,學習成績一般較好。
第四類華人反民主黨的動機和「川普支持反共」有關,但在價值觀上也大部分和第三類重合。華人川粉現象(一):所謂挺川的「華人自由派」,根本就不是「自由派」 我們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美國華人的情況。
他們普遍融入傳統的華人圈子,如宗親會、僑社、和華人教會等組織,其二代三代更和一般美國人無異。亞洲人一般屬於「亞裔和太平洋島嶼住民」的選項,但好幾個民主黨州都推行或希望推行在族裔一欄中把「亞裔」細分為各個族裔。
學生公平錄取組織上訴後,司法部再發表「法庭之友」論述,站在學生公平錄取組織的一方。第一類是比較扎根於美國社會的「老移民」,包括早已移民到美國的老華僑,1949年後就到美國的臺灣移民,及中國改革開放早期就抵美的中國移民,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後代。
他們當中很多人是福建籍,也非常依靠同鄉會。「保守價值觀」直接關乎華人川粉的切身利益,或者說,旨在保護弱勢群體的一系列平權法案與他們的利益相衝突。我歸類了一下,這些華人反民主黨的直接原因可以歸為八個方面。然而,在美國大學招生的亞裔平均入學成績,比其他族裔高出一大截,相當多華人二代,即便成績比其他族裔的小孩高,也進不了大學。
2012年,拉丁裔民主黨州議員提出SCA5動議,要求去除Prop209法案,保證非裔和拉丁裔的大學入學比例,當即引起亞裔新移民關注,在亞裔強烈反對下撤回。華人不反對「平等」,關鍵是如何去理解「平等」。
這被廣泛視為在教育上限制華人的前奏。在上訴庭再次裁決哈佛獲勝後,案件有可能進一步上訴到最高法院。
華人普遍認為「平等」應是「機會平等」,即不管種族,無論教育、就業、還是社會生活的其他層面,有能者居之。不少華人認為這會導致對華人的歧視,尤其可能影響華人學生的升學。
美國的各類與平權有關的法案都是以「扶助弱勢群體」為目的,給予弱勢群體特殊優待,甚至以「配額」形式保障在教育就業等社會生活方面「多元化」。由於最高法院是保守派占優,很可能裁定哈佛敗訴。亞裔佔加州總人口的13%(2014),但大學新生中佔35%(2014年),如果不考慮國際學生,這個比例則為40%以上。值得注意的是,以上兩個例子中,加州傳統華人代表都支持法案(包括民主黨華裔議員和華裔團體Chinese for Affirmative Action),最重要反對者「矽谷華人協會」正是高學歷新移民的代表
華人川粉現象(一):所謂挺川的「華人自由派」,根本就不是「自由派」 我們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美國華人的情況。對司法部的立場,華人拍手稱快。
他們傳統上是民主黨的支持者,幾個華人政治組織包括聲稱沒有特定立場的80/20,實際上都支持民主黨。第四類還有各種流派的(真正的)反共人士:如民運、法輪功、流亡在外的異見人士、港獨、郭文貴及其側翼等,他們幾乎全是川普的支持者。
第一類是比較扎根於美國社會的「老移民」,包括早已移民到美國的老華僑,1949年後就到美國的臺灣移民,及中國改革開放早期就抵美的中國移民,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後代。2016年8月,華人在州府沙加緬度(Sacramento)集會反對,要求州長動用否決權。